四千零二十五章 人机融合与海军技术发展-《军工科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他的话音刚落,隔壁院校的计算机专家陈博士便推了推眼镜反驳:“生物神经科学和量子计算的跨界融合,目前连理论模型都尚未完善,短时间内根本不具备工程化可能。“

    这个时候,一名专家随即起身冲着吴浩喊道:“吴总!我的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有重大突破,我们可以合作!“

    他的提议引发周围学者一阵骚动,不少人开始低声讨论技术对接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而研究传统舰艇动力的孙教授却连连摆手:“本末倒置!现在连基础材料的耐腐蚀性都没完全解决,谈什么高级智能?“

    战略学泰斗张远山轻敲拐杖,待众人稍静后缓缓说道:“技术发展必须服务于战略。人机融合若能让海军更高效地执行相关作战任务,自然值得探索。

    但如果这只是噱头的话,没有太大实际作用的话,那可就要慎重了。“

    他的话让会场陷入短暂沉思,无人机专家苏晓薇点头补充:“张老说得对。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慎重,每一步都要走好,而不能为了一些看似花里胡哨的噱头,而忽略了现实因素,盲目的去追求所谓的数据。“

    这时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院士颤巍巍地举起手:“我经历过东大海军最艰难的时期,现在看到年轻人有这样的创新思维很欣慰。

    但我们必须谨慎,当年'深蓝号'因为过度依赖自动化系统,在演习中差点酿成事故。“

    他的提醒让不少人面色凝重,军方代表领导接过话头说道:“无论技术如何发展,人的主导地位绝不能动摇。建议建立'人在回路'的双重决策机制。“

    对此,空气动力学专家陈立峰则是摇了摇头开口说道:“我从工程角度补充。人机融合需要超高速的数据传输,这对舰艇的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“

    他的发言引发技术派学者的共鸣,大家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要点。

    而专注海洋科学研究的周教授则皱眉道:“希望在追求现代化智能化的同时,别忽视海洋环境对于舰艇以及战争的潜在影响。“

    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,吴浩始终微笑倾听,最后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,这才缓缓开口讲道:“各位的担忧与建议,恰恰印证了人机融合将是海军技术的下一个战略制高点。“

    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目光扫过全场,“有人说理论尚未完善,可哪一项颠覆性技术不是诞生于未知的探索?50年前,谁敢想象舰艇能摆脱螺旋桨用上磁流体推进?“

    他调出一张对比图,左侧是传统舰艇作战流程,右侧则是标注着“人机融合系统“的全新架构。
    第(2/3)页